1988年,合川县组织修订县志,很多尘封数十年的档案都被翻了出来,整理档案时,一份《革命军人立功喜报》引起了编撰人员王爵英的注意。《喜报》载明:“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,创立功绩,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,除按功给奖外,特此报喜。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,全家光荣。”按照抗美援朝时期的惯例,但凡将士在前线立功,除按规定记功之外,还向战士所在家乡有关部门邮寄《喜报》,有关部门燃放鞭炮,隆重将喜报送到将士家中,目的是让父老乡亲广为周知,起到表彰战功、激励将士的作用。按理说,这份《喜报》应该是在这名“蒋诚同志”家中,为何在老档案中被发现?王爵英翻看一下,发现《喜报》的背面还有一行字:“由八区退回,查无此人”。 很明显,“八区”的邮政工作人员按照《喜报》的投送地址进行了查找,发现没有叫蒋诚的人,所以将《喜报》退回了县邮政局,后来便无人问津,成为尘封的档案。
这份喜报引起了王爵英的兴趣,这份喜报肯定不是假的,那么喜报的主人蒋诚到底是谁?是姓名错误还是地址错误,导致“查无此人”?这位一等功臣是否健在?现在又在何处?王爵英再度查看,喜报的投送地址是“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”,他突然想起合川县有一个兴隆乡,还有一个隆兴乡,是不是寄件人一时粗心,把地址写错了?王爵英退休前是合川师范学校校长,学生遍布全县,蒋启鹏是他的学生,又和他一起共事过,而且蒋启鹏就是隆兴乡人,也姓蒋,他会不会认识这个叫蒋诚的人?王爵英立即与蒋启鹏取得联系,并向相关单位进行核实,很快便确认了蒋诚的真实身份,他就是蒋启鹏的哥哥,在合川县隆兴乡蚕桑站当过33年临时工的蒋诚!消息传开后,全村、全乡乃至全县都为之震惊,《合川日报》在醒目位置用大幅照片刊登了这张迟到三十五年的立功喜报,这一年,蒋诚整整60岁,因为是临时工,没有退休工资。
1955年2月10日,蒋诚响应复员返乡。大家只知道他是复员士兵,没人知道他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。蒋诚回到老家,当地政府没有为他安置工作,没有给他落实待遇,没有给他发放补贴,只好做了一个最最普通的农民,过着每天下地耕田、种桑养蚕的平凡生活。由于蒋诚擅长养蚕,隆兴镇聘请蒋诚当了蚕桑站技术员,为广大蚕桑户提供技术指导。1988年9月,合川县人民政府发出《关于将蒋诚同志收回县蚕桑站为工人享受全面职工待遇的通知》,通知县农技推广中心,将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蒋诚收回蚕桑站,给予正式工人身份,享受全民职工待遇。60岁零8个月的蒋诚,干了一辈子临时工,终于有了正式工人的身份。《通知》同时确定,蒋诚的工资定为工人五级,其基础、岗位工资之和为80元。
作者罗敷媚认为:如果志愿军司令部在写地址时再仔细一点,没有错写一个字;如果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再敬业一些,追查一下这个蒋诚的真实地址;如果民政部门再对革命功臣再关心一下,对这封“查无此人”的喜报多深入研究……或许一切都会不同。诚哉斯言!但我们还可以更具体梳理一下地名失误的环节。1、发送喜报写错地名,原因当然是不够仔细。但之所以失误,还在于形成的认知惯性,兴隆一词常见常用,而隆兴缺实少用。据做过的字序颠倒的测试,人们往往不受干扰地直接读出常用的词。2、合川县有一个兴隆乡,还有一个隆兴乡,这一概率也是千分之一了。如果没有兴隆乡,邮递员都会想到是隆兴乡。3、邮递员退回应该基本无错,但邮政局有错,因为乡名之下还有村名,除非村名也错了,是完全可以找到的。4、这份档案存在什么部门?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寻究过呢?王爵英能够找到下落,说明首先还是一个责任心有没有、强不强的问题。议长想到,在舟山群岛,1988年收到了大量台湾老兵给家乡亲人的信件,因地名对不上无法投递。热心地名研究的王德富先生想到,去台老兵大多识字不多,应按谐音去辨别,这样顺利送达,达成了老兵们寻亲的夙愿。
湖南:撤乡并村动作大,小县合并再发力
湖南衡阳:区划调整引发市县PK
湖南日报刊文论衡山县、南岳区、衡东县整合
《衡阳日报》刊发市民政局领导文章:从南岳衡山地名说到政区调整
湘阴、汨罗分县过程
《中国地名大会》第二季第一期地名天梯题目的解释
地名大会第二季开播之日,晋城华洋发布“一字千金”征集令
阳城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
拜年小品:新年地名春联及胜地待对邀联
珍贵史料:文革中重庆市两份更改地名通知
嵌入海南全部13州县,奇巧称绝!雷琼道署堂名联之谜
冀豫村名争改朝阳沟,八方网友热议抒高见
语不惊人死不休 店名刁过叼得一
中原城市行政区划大转身
兵马俑地名的拜年辞,了得太太!
高铁站命名,钩起两县长期伙同一个副县长的奇事
一个南方大县的并村样本:怎样撤并70%的建制村,刷新70%的村名?
看17组省份怎样对对子
乾卦六态:撬动晋南中部发展大场的行政区划选择